智能家居可以方便我們的生活,比如可以自由控制開關,而且全部都可以在手機APP操作即可,不需要另外的遙控器。另外還有很多品牌可以供家居主人選擇,如果覺得國內的產品不太先進,可以考慮國外的智能家居。
國外的智能家居品牌有哪些?
國際品牌:比如快思聰、AMX、ABB、羅格朗、霍尼韋爾、Control4、施耐德、UPIRUP尤仆等他們以KNX協議居多從美觀和耐用上都堪稱典范,這些產品有原裝進口的,也有很多已經國產化。
國外的智能家居發展現狀:
智能家居在國外早已廣泛應用。當前,智能家居市場正在經歷爆炸式增長,預計到2025年,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2200億美元。在這個投資熱門領域,中國企業也正在加緊布局。
在國外,智能家居產品多種多樣,從安全保障、能源控制到家庭娛樂,應有盡有。智能家居技術也從傳統的Wi-Fi控制逐漸升級,實現了語音識別、人工智能等更智能的功能。智能音箱、智能電視等智能設備更是實現了全面的人機互動。
對于消費者而言,智能家居的優點顯而易見。無論是遠程控制家中設備,還是自動化控制,智能家居讓我們更便捷、更智能地管理居住環境。而對于房地產開發商來說,智能家居也成為了競爭優勢。研究顯示,擁有智能家居設備的房屋更具有吸引力,更容易出租或銷售。
在國外,以Google、Amazon、Apple等大公司為代表的智能家居領域擁有很高的競爭力。在中國,華為、小米等國內企業正逐漸嶄露頭角,加入智能家居產業的競爭之中。智能家居的國外發現現狀已經證明了這個領域的存在價值。對于中國企業而言,要想在這個領域擁有一席之地,就需要繼續跟進、創新,把握技術革新的機遇,打造能夠與國際品牌競爭的智能家居品牌。
國內外智能家居行業的5大不同之處:
1、居住環境
國內人口密集,而歐美國家地廣人稀,導致了居住環境上的巨大差異。國外多為獨立式別墅,國內則是高樓住宅,這使得智能家居在功能需求上會有明顯不同。
2、銷售模式
歐美地區的智能家居已經成為日用消費品,包括安防產品已經進入超市銷售,他們有獨立的配套公司進行安裝和售后服務;而國內的智能家居行業的銷售模式還是通過設計室、廠家或者其他渠道經銷商進行。
3、經濟實體
智能家居在外國的生產、銷售和配套周期,已形成一套生態鏈,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體系,總體的行業發展成熟度比國內智能家居行業要好得多。
4、細分產品的功能
外國智能家居產品細化程度高,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挑選,直到找到自己心儀的那一款,相對而言,外國智能家居更加簡便,能夠實現用戶DIY,而且整個系統的功能并非集中在一個終端控制上。
5、推廣模式
外國的推廣模式以用戶為主導,智能家居不存在聯網,可以直接根據用戶的愛好配套產品。而現在國內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仍停在以開發商為主導,普通的消費者大多只能被動地去接受智能家居產品,用戶很難自己購買產品和組織安裝。